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初期聖典之空,般若經典之空 ,解析色,空 及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的含義



空之探究 -----------
作者 印順導師
第一章 『阿含』──空與解脫道
一 引言


在初期聖典中,空與住處有關,如『相應部』(五四)「入出息相應」(南傳一六下‧一八一) 說:
「比丘!往阿練若,往樹下,往空屋,結跏趺坐,正身,修普前念,正念入息,正念出息 」(2)。
佛與出家弟子的修行處,經中一再說到:阿練若,樹下,空屋。這三處是最一般的,還有岩 洞,塚間等地方。空屋sun~n~aga^ra,或譯為空閑處,空舍,空所,靜室等。與sun~n~aga^ra 大體相同的,還有譯為空舍的sun~n~a-geha(3)。空屋,空舍,是曠野處的小屋,適合於修習禪 觀的住處(4)。此外,有當時宗教傳說中的空宮殿,如『長部』(二四)『波梨經』(南傳八‧三六── 三七)說:
「世界生時,空虛梵天宮現。時有有情壽盡,或功德因盡,光音天沒,空虛梵天宮生」。 [P4]
空虛梵天宮Sun~n~a-brahmavima^na,『長阿含經』譯為「空梵處」(5)。這是適應印度 創造神的梵天信仰,而給以佛教的解說。又有濤宿Pa^ya^si王不淨布施,死後生於「榵樹林空 宮殿」Sun~n~a-vima^na的傳說(6)。空宮殿,表示宮殿裏是沒有別人的,如『阿鯧夷經』說: 「我先至此,獨一無侶」(7)。天上的空宮殿,人間的空屋,本來是世俗語言,並沒有什麼特殊意 義,空只是沒有什麼人、物而已。但作為修行者的住處──空屋、空舍,卻啟發了一項深遠的意 義。住在空屋中,沒有外來的囂雜煩擾,當然是寧靜的,閑適的。在這裡修習禪慧,不為外境所 惑亂,不起內心的煩(動)惱(亂),這種心境,不正如空屋那樣的空嗎?『雜阿含經』說:「 猶如空舍宅,牟尼心虛寂」;「云何無所求,空寂在於此,獨一處空閑,而得心所樂」(8)。明 確的表示了,以空屋來象徵禪心空寂的意義。所以在空屋中修行,空屋是修行者的住處;修行 者的禪慧住處,正如空屋那樣,於是就稱為空住sun~n~ata^-viha^ra,空住定 sun~n~ata^-viha^ra-sama^patti了。如毘訶羅viha^ra,後來幾乎是寺院的通稱。然在古代,viha^ra也是曠野的 小屋,修行者作為風雨酷熱時暫時休憩的住處。這是修行者的住處,所以禪慧安住的境地,也名 為住,而有空住,寂靜住s/a^ntiviha^ra等名目。總之,在空閑處修行,引起了以空來象徵禪 慧的境地,是「空」義不斷昂揚的初期意義。

第三章 『般若經』──甚深之一切法空
二 法空性是涅槃異名

「佛法」是面對生死流轉的現實,經修持而達涅槃理想的實現。「大乘佛法」還是面對這一 [P143] 現實,要解脫生死而又長在生死中度脫眾生,達到究竟涅槃。這被稱為菩薩道的,修持心要是般 若波羅蜜多prajn~a^pa^ramita^。般若──慧,本為「佛法」達成解脫的根本法門,但要解脫而不 捨生死,不著生死而不急求證入涅槃,大乘的般若波羅蜜多,就與「佛法」有點不同了。如『般 若經』所說的「一切法空」,就充分表示了這一特色。那末,『般若經』所說的「一切法空」, 到底表示了什麼內容呢?上文一再說到:『阿含經』與部派佛教(上座系),對於「空」的意義 ,諸行空是:「常空,恆空,不變易法空,我我所空」,空是無我、無我所的意思。涅槃空是: 「一切諸行空寂,不可得,愛盡,離欲,(滅),涅槃」。依此佛教的早期定義,空在『般若經 』中的意義,也就可以明白。『般若經』(1)說:

中略.....

『般若經』義,與「十地品」說是一致的。「今是學時,非是證時」,如以為所作已辦,大 事已了,那就要證實際,盡諸漏而成為二乘入涅槃的。觀空而不證空,除了般若外,主要是本願 與慈悲力。『般若經』集出要早些,還沒有說到佛力的加持勸發。總之,『般若經』的空性,就 是「十地品」的「寂滅無分別法」,如證入,就是涅槃。這說明了,『般若經』的法空性。是依 佛說的甚深涅槃而說的(2)。

以上摘自印順導師空之探究 ----------------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