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無我是否能以「主宰性的有無」來表達其義含?

     主宰一詞,通常在「概念」中會出現,有宰主與被主宰的關係 。或是有「什麼A」具有決定權,「什麼B」是被決定。

如果以「其他宗教」的概念並使用「佛教常用的符號」表示   " 真我---主宰--->五蘊 " 。
可是佛教並沒有 這種概念模型「真我---主宰--->五蘊」。(佛教沒有真我的概念)

佛陀曾經以手指天而問:「這是上嗎?」

一個不是左就是右,不是上就是下的僵化性大腦不容易思維這個問題。

非我,其實跟佛教中「無我」意思相同,如色非我,可是有人會認為,五蘊異於我,言外之意是這個是我擁有的,「異我」一詞的實質意義是其實是「我所」,就是這個模型 :

" 真我---主宰--->五蘊 "

這個模型是外道的概念,是其他宗教的概念,佛教沒有這種概念。

" 真我---不能主宰--->五蘊 "

那這個模型呢?這也不是佛教的概念
(不要蠢到非上即下,非左即右的思維佛法,不要傲慢的把這種概念思維套用到佛教的理論上)

---------------------------------------------------------------------------------------------------------------

在梵網經中有四種常見論者他們就是認為「真我」是一回事,現在生命中的五蘊是一回事,他們無法描述「真我」與「五蘊」間的關係,主張五蘊與真我是各自分開的,彼此沒有關聯,當業(某種超常力量)盡之後,回到本來清淨的「真我」就解脫。

這樣的理論其中有幾個難題:
1.「真我」如何流轉於生死而執取五取蘊?
(A.若真我能被染污,回到真我的狀態也不是解脫)


2. 由於「五蘊」與「真我」 無關於現生的「五蘊」,所以在現生的「五蘊」等業報盡,才能回到清淨的真我。
(B.若五蘊的業報盡就解脫,那理論上做什麼努力都是無意義的,這種宗教理論也沒有存在的必要)另一種如C.
(C.使五蘊受苦如耆那教,苦報盡就解脫,那也沒法回答清淨「真我」當初是如何流轉於生死? 又回到A的問題)

 這種佛教都以「身異命異」回應其矛盾。

這是「" 真我---主宰--->五蘊 " 」 這樣的模型無法成立的許多矛盾!
那這模型呢?  「" 真我---不能主宰--->五蘊 "」 也不是


佛教沒有這種概念,佛教只有「五蘊」「五取蘊」 阿!
---------------------------------------------------------------------------------------------------------------

SA.977中佛陀回應外到(業)的理論講得很清楚,也清楚的表明佛教所謂的「業是什麼」。


外道說今生的所有苦樂受都是過去的業所造成的


佛陀說:包含時節(氣候變化、環境天災),等分(姿態、生活習慣)自害(錯誤的觀念導致的行為),他害(被他人所傷害、他人無意的傷害) 我們所受的苦還有這些非因過去所造作帶來的苦。

佛教講因緣講滅苦,「有因有緣、非無因無緣」,也一樣不能廣泛的談到一切都是因緣「講到宇宙外太空去了」,目標還是針對「滅苦」而說,有些人講因緣,其實他們所理解的都是落在「命定論」,他們所謂的「一切都是因緣」「一切都是因緣」,都是「命定論」,所以他們簡單的連結起「無我就是不能主宰」,所謂「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可是這經 SA.977 佛陀怎說呢?不是這樣講阿

SA.110 薩遮尼揵子與佛陀的對話中,佛陀也質問了薩遮「難道你能主宰五蘊?」

薩遮就手腳冰冷開始冒汗,佛陀此一問常常變成許多學者成立「無我」具有「無主宰」的性質歸納,這真是有愧於佛陀的說法,如果無我可以用「無主宰」代用,那佛陀的理論豈不成了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這樣的說詞?

那對善惡法的抉擇、精進,與修善升天,聖弟子的漏盡解脫大概也要變成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了,那佛陀又何必說法?

其實佛陀是使用薩遮的模型 「" 真我---主宰--->五蘊 " 」以其矛攻其盾的辯論技巧。

要注意佛教沒有這種模型「" 真我---主宰--->五蘊 " 」。

佛教理論是:雖無常無我,這世間有善有惡,如果能去除「無明與愛結」則解脫生死流轉。雖然「無我」但凡夫眾生有「我見」『我慢』這是生死流轉的根源。

如果是「無我可以用主宰性表示」,傷害他人也可以推說是被害者的業所致,那還有何善惡可言?  加害者可以稱那是被害者的惡報,這會讓人認為佛教很愚痴耶!


佛陀也質問了薩遮「難道你能主宰五蘊?」
這點同樣出現在長部大緣經,佛陀教導尚未有任何觀智的阿難,教導他如何回應外道的詢問完全相同。

佛教當然也沒有說能對"五蘊有主宰性!"  ,色蘊是壞法! 你當然不能不老不病不死!
也不要愚蠢的「非左即又、非上即下」的把「能不能主宰」這種愚蠢的概念套用到佛教的「緣起無我之教」。

---------------------------------------------------------------------------------------------------------------


講了半天,還是沒有講何謂業(佛教的版本)

其實佛教所謂的業就是緣起法,緣起法是「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在佛教著名的「十二緣起」中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 ........ ,這又稱為假號法,就是說他只有<名稱>無個別性質,無獨存性,所謂的無自性,都是相依而得成立的。

不能錯誤的看成,「無明」 緣 「行」緣「識」,單一一個個叫「緣已生法」 。

中觀論師非常聰明,他們說「業亦無自性」也就是這樣,其實業就是我們的身心在傳遞,既使是無著論師所創的「阿賴耶」,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定義 :「又諸種子。乃有多種差別之名。所謂名界。名種姓。名自性。名因。名薩迦耶。名戲論。名阿賴耶。名取名苦。名薩迦耶見所依止處。名我慢所依止處。」

原來那個能變異並像續業力的「阿賴耶識」代表的是「五取蘊」無著論師不過是為了清楚的解釋「業的相續流轉」。


我們受到他人的傷害時,怎麼處理?

氣候變遷導至生存困難,怎麼面對?


當有人說「無我」就是所謂「無主宰性」時,你告訴他請把他的「錢」交給你,「無我」就是所謂「無主宰性」時,照說他會交給你。

(其實我舉這個例子還是有人聽不懂,不過我也沒拿到錢 )






 無所謂錢來就好...... 





(一五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無力、無精進、無力精進、無士夫方便、無士夫精勤、無士夫方便精勤、無自作、無他作、無自他作;一切人、一切眾生、一切神,無方便、無力、無勢、無精進、無堪能,定分、相續、轉變,受苦樂六趣。』?」

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如是廣說,次第如上三經。

參閱 :唯有空陰聚,無是眾生者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