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空陰聚,無是眾生者
雜阿含經 (一二○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尸羅比丘尼住舍衛國王園比丘尼眾中,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畢,持尼師壇,著肩上,入安陀林,坐一樹下,入晝正受。
時,魔波旬作是念:「今沙門瞿曇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尸羅比丘尼住舍衛國王園精舍比丘尼眾中,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畢,持尼師壇,著肩上,入安陀林,坐一樹下,入晝正受。我今當往,為作留難。」即化作年少,容貌端正,往到尸羅比丘尼前而說偈言:
「眾生云何生? 誰為其作者?
眾生何處起, 去復至何所?」
尸羅比丘尼作是念:「此是何人?欲恐怖我。為人?為非人?為姦狡人?」作是思惟已,即生知覺:「此是惡魔欲作留難。」即說偈言:
「汝謂有眾生, 此則惡魔見,
唯有空陰聚, 無是眾生者。
如和合眾材, 世名之為車,
諸陰因緣合, 假名為眾生。
其生則苦生, 住亦即苦住,
無餘法生苦, 苦生苦自滅。
捨一切愛苦, 離一切闇冥,
已證於寂滅, 安住諸漏盡。
已知汝惡魔, 則自消滅去。」
時,魔波旬作是念:「尸羅比丘尼已知我心。」內懷憂慼,即沒不現。
--------------------------------------------------------------------------------------------------
唯有空陰聚, 無是眾生者。
如和合眾材, 世名之為車,
諸陰因緣合, 假名為眾生。
這個說法在那先比丘經也有出現過,連舉例 (如眾材和合) 都出現過,同樣的在雜阿含經中相當於南傳見相應的幾經如下
(一五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有我、有此世、有他世,常、恒、不變易法,如爾安住。』?」
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如是廣說,次第如上三經。
這經比對南傳相應部,相當於梵網經中的四組常見論者的主張,「我與器世間」為常恆不變異法,相當不切實際,今日的常見論者則主張,這真我常恆不變,五蘊生滅變異。
(一五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如是我、彼,一切不二、不異、不滅。』?」
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如是廣說,次第如上三經。
這個講法相當接近奧義書,五蘊與其主張的大我之間的關係,總是含糊其詞。現今不知道演化到什麼理論,不研究。
(一五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無施、無會、無說,無善趣、惡趣業報,無此世、他世,無母、無父、無眾生、無世間阿羅漢正到正趣,若此世、他世見法自知身作證具足住:「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如是廣說,次第如上三經。
這有部份是唯物論者的見解,如無施、無會、無說,無善趣、惡趣業報,無此世、他世,基本上他們的邏輯思維並沒有錯誤。因為佛陀俱三明,能知過去、未來眾生在業報輪迴中的種種因果關係,但實際上要了知輪迴,有兩種方式:
1.依禪定修宿命通、或天眼通,而知過去未來。但是一樣的困境就是不能廣泛普遍的舉證。
2.是得法住智,也能知道有輪迴,方式是不同,同樣的困境也是不能廣泛普遍的舉證。
有部份屬於惡取空,如無此世、他世,無母、無父、無眾生、(無世間阿羅漢正到正趣,若此世、他世見法自知身作證具足住:「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這是否定輪迴,而無父母的見解可以說完全的忽略可以見到的因緣關係,基本上屬頭殼壞掉!
這部份比較有趣的就是無眾生這部份,跟主題經文中的 「唯有空陰聚,無是眾生者。」兩者差異在哪? 「唯有空陰聚,無是眾生者。」是見緣起的無獨存性而說,而這個經文的「無眾生」則是不見因緣的惡取空見,斷見。 這點要分清楚!
(一五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無力、無精進、無力精進、無士夫方便、無士夫精勤、無士夫方便精勤、無自作、無他作、無自他作;一切人、一切眾生、一切神,無方便、無力、無勢、無精進、無堪能,定分、相續、轉變,受苦樂六趣。』?」
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如是廣說,次第如上三經。
這就是命定論,他們的業的主張是一種超常力量某種軌律,反正你做任何努力是無用的,及時行樂就對了,這種觀點導致道德輪喪,譬如在中國文革後的狀況,也跟前一篇文章
「佛教的無我是否能以「主宰性的有無」來表達其義含?」所討論的內容是相關的!
(一五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諸眾生此世活,死後斷壞無所有,四大和合士夫,身命終時,地歸地、水歸水、火歸火、風歸風,根隨空轉,輿床第五,四人持死人往塜間,乃至未燒可知燒然已,骨白鴿色立,高慢者知施,黠慧者知受,若說有者,彼一切虛誑妄說,若愚若智,死後他世,俱斷壞無所有。』?」
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如是廣說,次第如上三經。
這也是唯物論,在邏輯上也沒有問題,他們基本上有一類屬利根的,參閱SA.154經下方說明。
(一五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眾生煩惱,無因無緣。』?」
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如是廣說,次第如上三經。
這是無因論,基本上也是屬頭殼壞掉,人從小到大種種際遇,種種決定,期間都有因果關係。這類是相當愚痴的。
(一五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眾生清淨,無因無緣。』?」
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如是廣說,次第如上三經。
同上,不過這—派主張,人性本善,他沒見過小朋友把爆竹放在狼狗口中引燃,他要是看到一個小朋友做出這種極端殘忍的事,大概就不會主張,人性本善,那麼是人性本惡嗎? 也不是!也有小朋友從小就非常慈悲,她看到有人做出傷他人的事,她會說壞人,別這樣做,這也是我親眼看到的。 在佛教中的說法是等流業,過去生的習氣慣性所導致的。
(一五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眾生無知無見,無因無緣。』?」
時,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如是廣說,次第如上三經。
這也是無因論的一支,頭殼壞掉!
佛教的「無我」是從因緣來說明,不是一般語言上的「有見(存在)、無見(不存在)」那個有無,如SA.262 經所說。
爾時,阿難語闡陀言:「我親從佛聞,教摩訶迦旃延言:『世人顛倒依於二邊,若有、若無,世人取諸境界,心便計著。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計於我,此苦生時生、滅時滅。迦旃延!於此不疑、不惑、不由於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見,如來所說。所以者何?迦旃延!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迦旃延!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所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1. 生命是一連串變化相續的過程,不是不見「因緣」而說「無我」
2.這經「無見、有見」所謂「存在、不存在」不是否定「無我」,這是語言上方便的用法,語言上必須用絕對性的概念,代表相對性的意義。
在實際上「有見、無見」所謂「存在、不存在」是沒有事實可以對應的!
而佛教緣起無自性故空,其實就是無常故苦,苦故無我。
緣起無我是有對應的事實!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