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6日 星期六

長部梵網經/沙門果經


長阿含及長部都收錄了這兩部經典
梵網經及沙門果經,這兩部經有經過高度整理的痕跡,但其中的部分內容也出現在更早的相應經典,主要的目的是透過當時佛教的以外的宗教理論或其他宗教師的講法,以排除法間接的來理解佛教的理論,畢竟佛教理論要理解比較困難。
一.沙門果經要點是講
1.佛教所帶給人們的 現生利益 
與 2佛教與六師外道理論的差別。

http://agama.buddhason.org/DN/DN02.htm

角色及專有名詞說明
1.摩揭陀國阿闍世王韋提希子,簡稱阿闍世王
當時摩揭陀國的國王,他連老爸都殺,而他的父親曾經是要把剛出家的佛陀留下,但被拒絕的國王,他的父親後來成為佛陀教法忠實的信仰者。
2.布薩,很類似其他宗教上教堂禮拜,不過當時是僧眾聚集頌戒。
3.阿闍世王的大臣所推薦的宗教師包括下列幾位,其實 阿闍世王都接觸過。
問的都是同樣的問題,怎樣獲得現生利益,而阿闍世王覺得他們答非所問。

(1)富蘭那迦葉 (他不認為(業)行為與(果報)感受間存在因果關係)

(2)末迦利瞿舍羅 (命定論,不管做什麼都沒有辦法改變,說實在的他的邏輯比現在的命定論者要好很多,不至於被反問就答不出來)

(3)阿夷多翅舍欽婆羅 (唯物論者,他只認定物質世界的關係)

(4)浮陀迦旃延 (七身的主張地身、水身、火身、風身、樂、苦,命 。其中命是類似靈魂的講法,跟前一個唯物論者相比,他的智商真的有很大的問題)

(5)散惹耶毘羅梨子 (佛陀兩位大弟子舍利弗、目揵連過去的老師,可以跟他聊30年不知道他主張什麼,被戲稱為鰻魚教主,善辯,抓都抓不住,懷疑論者)

(6)尼乾陀若提子 (耆那教主,我很懷疑阿闍世王會見到他,跟佛教看起來極為相似,很多佛教徒自認為是佛教徒可是講出來的都是耆那教的主張,例如業盡解脫,所以這個宗教主張苦行,自虐) 

那佛陀怎麼回答? 

前兩個現生利益(沙門果)是出家後受到人們尊敬這件事,這對一個大國的君主講真的適當嗎? 
接著從戒、定、神通、觀智講了N 個現生利益(沙門果)。

雖人個人認為這經是真實故事,但是他還是對於佛教裡解相當有幫助,而且直接戳到六師的盲腸,這六師主張對於個人或社會所帶來的現生利益?   


梵網經

二.梵網經可以略去小中大戒的部分,其他部分的分類可以用經典中提到的根據過去18種以及根據未來44種,共62類宗教主張,也可以五蘊來分類,跟沙門果經一樣都是以排除法間接的來理解佛教的理論。 



 (等有空)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