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位緣起並沒有什麼問題

有師兄舉這個例子

《SA298》對名的定義是: 「云何名。謂四無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

《SN12.02 Vibhavgasuttam》對名的定義是:
「 受〈Vedana〉、想〈sanna〉、思〈cetana〉、觸〈phasso〉、作意〈manasikaro〉、以此謂之名」

接著這位師兄說 : 這樣一來,「緣識名色」的「識」難道不屬於五蘊中的識蘊?

這個講法非常有趣,其實都沒什麼問題,且個人反而認為剎那緣起是沒什麼意義,功能性不彰。
這位師兄舉這個例子是要說明剎那緣起才是原始佛教的版本,而分位緣起是誤導眾生偏離佛教的一種錯誤見解。

[無我與輪迴]

無我的主張在佛教中有的人認為是對治性的,言外之意是實際上還是有個真我,我想用幽默一點的方式來說:

1.如果有個不變的真我、常恆的真我,或說是靈魂吧就譬如某個宗教說靈魂是真我是神所創造的,那假設他在一場車禍中喪失了親屬,他應該是感謝撞死他家屬的人才是,因為肉體被消滅了,他那靈魂應該回到那個天國了,多麼可喜可賀的事?

2.如果靈魂跟現在的身心毫不相關,你現在身心怎麼努力也沒有用不是嗎?

3.如果靈魂跟身體是相關的而靈魂又是不變異的真我存在,你一生出來就應該具備各種知識,而終其一生人格表現都應該一致,事實是整形後的美女,其人格表現也不同,而你的身心也不斷變化那才是事實。

我不認為無我論是對治的,因為有我論反而推翻輪迴說,就像龍樹講緣起性空,不是緣起性空」..... 呵呵回到正題

剎那緣起是佛使比丘又再次提出來,主要是對於佛音論師做非常強烈的批判,但是個人認為真的事情沒這麼嚴重,佛使比丘除了緣起說之外其他講法都抄佛音論師,幾乎原封不動 copy 過來

這大概就是.......和尚不作怪、居士不來拜」  -.-

最有名的就是佛使比丘批評佛音論師如果無明與行二支如果在過去世,苦的因是存於過去世,那麼要在此世解脫痛苦是不可能。

可是佛教可沒說業盡解脫,那是耆那教的主張。


[無明與業實有?]

如果有一個真我,它必定不會輪迴,立一個真我反而推翻輪迴說,這有很難理解嗎??

同樣如果無明與業,此二支是不待因緣的實有,那佛使比丘的批評就有道理了,恭喜您趕快改信耆那教。

因為實有的,不待因緣的,你不可能消滅它,而且你怎麼努力也跟他無關。

龍樹講緣起性空,不是緣起性空」....呵呵

我觀察很推崇佛使比丘講法的人多半落斷見。


[四無色陰不包含識蘊?]

四無色陰如果不包含識蘊,那才奇怪呢,是說識是獨立運作的嗎? 

我舉個例子:

例如今天被老闆罵了: 「你這豬頭大笨蛋」,回家的過程一路想著 : 豬頭大笨蛋
其實這就是「緣識名色」名色識」。

(我並不是講這樣就是見緣起,實際上是在禪觀中確立如性、不違自性、不他性)

那分位緣起較具有說明的功能性,就在這邊。
又要講樹倒理論,就是樹在生長時他頃向某一邊,當哪倒下時也會較接近那個方向,你怎麼處理老闆罵你「你這豬頭大笨蛋」這件事? 你是要讓你的心一直以嗔相應 ? 然後讓你樹倒時頃向往生到瞋恨相應的的境界?

還是某法師說的異熟如此,速行可改變」?

佛音的三世兩重因果(分位緣起) 是較具說明及修行上的功能。
缺點是某些人看了會以為有個什麼不變的在輪迴。
立一個真我反而推翻輪迴說,這有很難理解嗎?? (很重要要問三次!)

就算是「阿賴耶緣起」個人也覺得沒什麼問題,賴耶其實就是前一個滅去的五蘊,所留下得殘存影響力,怎麼抉擇對境後的下一個造業心(速行心)才是關鍵,其實只是說明上的差異。


而且緣起的解說在阿含經或相應部都是有各種數量的支數,完整的十二支的確是比較後面漸漸統整起來的,剎那緣起或說依現生體驗緣起,難道就取中間八支? 
經典的解說是有對象的,有些經典完全看不出背景故事,有些則可以,有些則不需要看他的背景故事,情況很多種佛陀應基而教導,不要僵化理解。

三世不是僅指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他也可以是此生過去現在未來的三個時間點。


其實可以參考一些名師的講法不必太狹隘


釋長恆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