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2日 星期日

在桃園某公園遇到一位遊民,我拿了一些錢給他,他回答我: 功德無量......


SA.110 最後一段是這樣的

爾時,世尊為薩遮尼犍子種種說法,示、教、照、喜已,還歸本處。
時,諸比丘於彼道中眾共論議:「五百離車各為薩遮尼犍子供辦飲食,彼諸離車於何得福?薩遮尼犍子於何得福?」
爾時,諸比丘還自住處,舉衣鉢,洗足已,至世尊所,頭面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等向於路中自共論議,五百離車為薩遮尼犍子供辦飲食,供養世尊、諸大眾。彼諸離車於何得福?薩遮尼犍子於何得福?」

佛告諸比丘:「彼諸離車供辦飲食,為薩遮尼犍子,於薩遮尼犍子所因緣得福,薩遮尼犍子得福佛功德。彼諸離車得施有貪、恚、癡因緣果報,薩遮尼犍子得施無貪、恚、癡因緣果報。」

以前聽一位法師的說法 ( 教學影片 )
法師在上課的內容中表示,他認為很奇怪為什麼佛陀會記說薩遮得到比較好的果報? 

在聽課的當下我也被誤導了,這段跟三因結生是無關的,跟有行(被動)、無行(主動)是有關的。

這句話的意思是,薩遮直接供養的人是佛陀,因此獲得較好的果報。

也就是 「薩遮尼犍子得 施無貪、恚、癡 因緣果報。」

而其他來看戲的五百離車,則是因為薩遮的關係,而供養佛陀。

也就是 「彼諸離車得施有貪、恚、癡因緣果」其實供養的是薩遮。

這經也顯示出供養凡夫、聖人差異,有行、無行差異非常明顯

至於「薩遮尼犍子得 施無貪、恚、癡 因緣果報。」是否可對應三因結生,則要再研究。


 如果有一天我成為遊民乞士....... 我絕不會回人家: 功德無量 ....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