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常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這篇不是要談武功祕笈,不過佛陀常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就是討論時,佛陀先尊重對方的主張或觀點,再點出其矛盾點,這在非常多的經典中可以看到,但是有時佛陀並未再解釋他的論點及主張,你可以反過來就說是佛陀的主張嗎?
SA.459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婆羅門來詣佛所,與世尊面相慰勞已,於一面住,白佛言:「眾生非自作、非他作?」
佛告婆羅門:「如是論者,我不與相見,汝今自來,而言我非自作、非他作?」
(這段白話: 抱持這些主張的或觀點的,我不和他討論,你今天自己來,卻說我非自作、非他作)
婆羅門言:「云何?瞿曇!眾生為自作、為他作耶?」
(白話: 修行人反過來問 : 那是眾生是自作、是他作嗎? )
佛告婆羅門:「我今問汝,隨意答我。婆羅門!於意云何?有眾生方便界,令諸眾生知作方便耶?」
婆羅門言:「瞿曇!有眾生方便界,令諸眾生知作方便也。」
佛告婆羅門:「若有方便界,令諸眾生知有方便者,是則眾生自作、是則他作。婆羅門!於意云何?有眾生安住界、堅固界、出界、造作界,令彼眾生知有造作耶?」
(白話: 有沒有比較正確的方式,讓眾生知道有這樣的方式,如果有就是自作、就是他作,其他可以參考南傳經文,不外乎精勤、努力、持續、實踐,如果有就是自作、就是他作。)
婆羅門白佛:「有眾生安住界、堅固界、出界、造作界,令諸眾生知有造作。」
佛告婆羅門:「若彼安住界、堅固界、出界、造作界,令諸眾生知有造作者,是則眾生自作、是則他作。」
婆羅門白佛:「有眾生自作、有他作,瞿曇!世間多事,今當請辭。」
佛告婆羅門:「世間多事,宜知是時。」
時,彼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從座起去。
(看完上面這經可能會有人這麼認為,佛陀主張的是 眾生自作、是則他作)
一般講見,通常指邪見,底下兩經都是。
這邊講 : 「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 ..... 指邪見,佛教反對的觀點)
SA.155
為何底下這169經 :
世間我自作、世間我他作、世間我自作他作、世間我非自作非他作非自非他無因作;世間我苦自作、世間我苦他作、世間我苦自他作..... 也是邪見?? )
SA.169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世間我常、世間我無常、世間我常無常、世間我非常非無常;我苦常、我苦無常、我苦常無常、我苦非常非無常;世間我自作、世間我他作、世間我自作他作、世間我非自作非他作非自非他無因作;世間我苦自作、世間我苦他作、世間我苦自他作、世間我苦非自非他無因作。』?」
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如是廣說,次第如上三經。
底下這經也是一樣
SN.22.59
相應部22相應59經/無我相經(蘊相應/蘊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有一次,世尊住在波羅奈鹿野苑的仙人墜落處。
在那裡,世尊召喚[那]群五比丘們:
「比丘們!」
「尊師!」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比丘們!色是無我。比丘們!因為,如果這個色是我,這個色不會導致疾病,也會在色上得到:『我的色要這樣;我的色不要這樣。』但,比丘們!因為色是無我,因此,色導致疾病,也在色上得不到:『我的色要這樣;我的色不要這樣。』
這段經文:
因為色是無我,因此,色導致疾病,也在色上得不到:『我的色要這樣;我的色不要這樣。』
SN.22.59 有些人可能會理解成 :
無力、無精進、無力精進、無士夫方便、無士夫精勤、無士夫方便精勤、無自作、無他作、無自他作;一切人、一切眾生、一切神,無方便、無力、無勢、無精進、無堪能,定分、相續、轉變,受苦樂六趣。
為避免這類誤解,建議是花點時間研究一下梵網經、沙門果經,從各個當時印度宗教及哲學主張,以及佛陀怎麼回應這些主張的深層含義與歷史上宗教上的關係,可以避免這類誤解,也可以發現西方哲學比起佛陀的講法,相對的黯淡無光。
我試著歸納一些原則,能力有限或不完整請見諒
1.所有立論佛陀根據身心,就如同他對一切的定義,世間的定義。
2.苦,佛教要解決的問題是苦。
3.法不孤起,沒有不依賴他法可以獨存的法。
4.沒有什麼不變的從前一剎那來到下一剎那。
標籤: 阿含經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