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的重量




【科學史上的今天】4/10——靈魂的重量
http://history.pansci.tw/post/115950764215/4-10

很多神話背景的宗教都會有這種說法,靈魂,代表的是不變的真我。

在心理層面是對於變化無常,各種苦迫的世間,投射出的一種 常想,想像有什麼永恆不變的,具主宰性的。

那佛教怎麼說呢?



佛教認為生命是種種條件因緣組成,包括色、受、想、行、識,色不是一般講物質,他是從認識論來講,原本的字根是破壞的意思,是指會變壞的。

受、想、行、識是佛教從修行需求中被細分出來的,指的是心、心所簡單的說是屬心理層面的,受專指苦樂喜憂捨,身心方面相關苦樂受,想的現在代用詞是思考或概念,行表示意圖與受、想外的心理層面,識則是識知。

這些名稱安立,除了可以被直接認識,還有修行上的意義,並不是指這些可以獨立運作,彼此必須互為依緣,這五蘊也是不停的生滅變化,依前一個滅去為緣另一個生起。

依前一個滅去為緣另一個生起。不但現在的生命如此,在一期生死,到另一個生命形態,都是如此。如果一個人在世時生命常常是處於某種心理狀態,某種行為模式,在死亡後就會依此為緣,成為這種心理狀態與行為相應的生命型態。

譬如一個人生前是禪修者曾經證得禪那,如果他也是持守戒律者,他會依他的心願成為與這種心理狀態與行為相應的生命型態。

就像一個人年幼時學習種種知識技藝,他在日後便能使用這種知識技藝,但是隨著時間,年幼的身體長大,心理層面也成熟改變,不但身體改變,心理也改變,並沒有什麼永恆不變。

又色蘊在修行上是指硬、粗、重、軟、滑、輕、冷、熱、流動、沾黏種種的感受,而受專指身心苦樂等的受,想是概念思考,例如審美觀念,什麼是美? 在年幼時因為常接觸卡通,所以美感常常是以卡通人物為基準,而成年之後又會因為各種戲劇中人物審美的標準也不斷改變,過去在西片較少接觸的時候,我常會覺得外國女性很像男人,根本不像女人,但是西洋影片看多了審美觀念又有些改變,這就是想。

想與受又有很密切關聯,直接影響著喜好與厭惡,便使行為有不同,這裡的行不是只是外在的,有時表面逢平浪靜,內心卻是波濤洶湧,意圖等心理作用,而識必定與這三者同生滅同所緣同依處,負責識知。這四個簡單講是心,能頃向目標,能取所緣,所以說是心。而色法則不能取所緣,所以稱為色。

因為依前一個五蘊滅去為緣另一個五蘊生起,生命的品質往好往壞關鍵在於想。
佛教不像外道講可以控制(可主宰)或不可控制(不可主宰)這些概念,講的是因緣,如果前一個五蘊想改變,行也會改變,影響力也會改變。

有順聖者之教或解脫或增上生。
也有順著貪嗔癡造作,而成為餓鬼、地獄、畜生的生命形態。

(佛教認為在欲界的餓鬼、地獄、畜生都是具有五蘊,也有禪修者說有些人在死亡之後也會短暫成為餓鬼的型態,一般講的鬼,根靈魂的講法不同,鬼也有生死,死後會再異蘊相續成為另一種生命形態,其五蘊也沒有什麼不變的部分。 )

佛教主張是無我的輪迴。


那靈魂呢?

佛教認為是想像出來的概念,以其特性來說:

1.如果是不變的,照說你年幼時不必再重新學習太多東西,心理層面也不該改變。
2.如果靈魂是真我,那投胎時應該選擇又富有又聰明的父母,另外一點是人類生命短暫,如果靈魂能獨存那不如不要投胎,成為這樣的生命形態要吃喝拉撒,還要大便擦屁股,多麼可笑,那自殺就回到這純淨美好的聖靈?

(PS.佛教不認為自殺能解決問題,也不承認這種想像的靈魂)

3.如果是靈魂控制身體,你照說不應該生病.... 老死
4.如果上帝是創造者為什麼不是全善的? 為什麼有疾病? 意外死亡等? 還有壞人?
5.因為有撒旦影響? 那為什麼說上帝是全能?
6.因為有自由意志? 那上帝不就不是主宰者了?

另一類宗教他們也以身心為其理論基礎但還是認為有(靈魂真我)但是這樣理論還是不足以說明現生如1.2.3. 所說,建立一個永恆不變的真我,輪迴說不能成立,而這類宗教也主張輪迴,前後矛盾。


【科學史上的今天】4/10——靈魂的重量
http://history.pansci.tw/post/115950764215/4-10

這個實驗其實說穿了根據的是一個無智的想像,或說某些普遍的宗教概念,結果也是不如預期。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