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0日 星期五

分別六界經-因緣

中部140經/界分別經(分別品[14])(莊春江譯)



【因緣】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在摩揭陀國進行遊行,抵達王舍城,去見陶匠薄加瓦。抵達後,對陶匠薄加瓦這麼說:
  佛陀:「薄加瓦!如果對你不麻煩的話,我們想要在這住處住一晚。」
  薄加瓦:「大德!對我不麻煩,但,這裡已有一位出家人是先來住者,大德!如果他允許,請你不必掛慮地住吧。」

  當時,名叫補估沙地的善男子對世尊由於信,從在家出家,成為非家生活,他是在那陶匠住處的先來住者。那時,世尊去見尊者補估沙地。抵達後,對尊者補估沙地這麼說:
  佛陀:「比丘!如果對你不麻煩的話,我們想要在這住處住一晚。」

  補估沙地:「朋友!陶匠住處寬敞,尊者不必掛慮地住吧。」
  那時,世尊進入陶匠住處後,在一旁設置草蓆,坐下,盤腿後,挺直身體,建立起面前的正念。那時,世尊多以禪坐度過該夜,尊者補估沙地也多以禪坐度過該夜。那時,世尊這麼想:「這位善男子舉止端正,讓我詢問他。」



  那時,世尊對這尊者補估沙地麼說:
  佛陀:比丘!你跟誰出家?你的大師是誰?你選擇誰的法?
  補估沙地:朋友!有位沙門喬達摩是釋迦人之子、從釋迦族出家,又,那位喬達摩尊師有這樣的好名聲被傳播著:『像這樣,那位世尊是阿羅漢、遍正覺者、明與行具足者、善逝、世間知者、應該被調御人的無上調御者、人天之師、佛陀、世尊。』我跟世尊出家,世尊是我的大師,我選擇世尊的法。

  佛陀:「但,比丘!現在,那位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住在哪裡呢?」
  補估沙地:「朋友!在北邊地方有名叫舍衛城的城鎮,那位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住在那裡。」

  佛陀:「但,比丘!你以前見過那位世尊,看到後你會認得[他]嗎?」
  補估沙地:朋友!我以前沒見過那位世尊,看到後我不會認得[他]。

  那時,世尊這麼想:
  「這位善男子跟我出家,讓我教導他法。」
  那時,世尊召喚尊者補估沙地:
  「比丘!我將教導你法,你要聽!你要好好作意!我要說了。」
  「是的,朋友!」尊者補估沙地回答世尊。

【六界、六觸處、十八種意的近伺察、四種依處】略去

  佛陀為尊者補估沙地講了有關六界分別的詳盡教法之後 :

【後善】

  那時,尊者補估沙地心想:
  「大師確實已到達我這裡,善逝確實已到達我這裡,遍正覺者確實已到達我這裡。」

  他起座,整理衣服到一邊肩膀,以頭落在世尊的腳上後,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我犯了過錯,如愚者、如愚昧者、如不善者:我這麼做:我認為應該以朋友之語與世尊交談。大德!為了未來的自制,請世尊原諒我那樣的罪過為罪過。

  「比丘!你確實犯了過錯,如愚者、如愚昧者、如不善者:你這麼做:你認為應該以朋友之語與我交談。但,比丘!由於你對罪過見到是罪過後如法懺悔,我們原諒你。比丘!凡對罪過見到是罪過後如法懺悔者,未來做到自制,在聖者之律中,這是增長。」

  「大德!願我得在世尊面前出家受具足戒。」
  「比丘!但你的衣鉢完全了嗎?」
  「大德!我的衣鉢未完全。」
  「比丘!如來不令衣鉢未完全者受具足戒。」

  那時,尊者補估沙地歡喜、隨喜世尊所說後,起座向世尊問訊,然後作右繞,接著離開去遍求衣鉢。那時,當尊者補估沙地走路遍求衣鉢時,迷亂的母牛奪走[他的]生命。那時,眾多比丘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那些比丘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那位被世尊簡要教誡所教誡,名叫補估沙地的善男子死了,他往生哪一趣呢?未來的命運怎樣呢?」

  「比丘們!補估沙地善男子是賢智者,他依法、隨法而行,在法上不困擾我。比丘們!補估沙地善男子以五下分結的滅盡而為化生者,在那裡入了究竟涅槃,不從彼世轉回。」

  這就是世尊所說,那些悅意的比丘歡喜世尊所說。
  界分別經第十終了。


當時在印度的修行者是四處游化,不管是去教化的或是去找老師的,這篇經文最讓人感動的是尊者補估沙不是從人去認識佛陀,而是由法去認識佛陀。

在南傳經典中開頭的部分僅簡單的帶過 :世尊多以禪坐度過該夜,尊者補估沙地也多以禪坐度過該夜。

如果看北傳經典他就比較突顯


爾時,世尊從彼陶屋出外洗足訖,還入內,於草座上敷尼師檀,結跏趺坐,竟夜默然靖坐定意,尊者弗迦邏娑利亦竟夜默然靖坐定意。彼時,世尊而作是念:「此比丘住止寂靖,甚奇!甚特!

很可能尊者補估沙是具有禪定的修行者,而此經中佛陀有關六界分別的教法中還提到了四無色定。

參考北傳的經文: 說此法已,尊者弗迦邏娑利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於是,尊者弗迦邏娑利見法得法,覺白淨法,斷疑度惑,更無餘尊,不復由他,無有猶豫,已住果證,於世尊法得無所畏,即從坐起,稽首佛足,白曰:「世尊!我悔過。善逝!我自首。如愚如癡,如不定,如不善解,不識良田,不能自知。所以者何?以我稱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君也。唯願世尊聽我悔過,我悔過已,後不更作。」

尊者補估沙不但從法認識佛陀,也從自作證生起對佛陀的恭敬心。

也就是說佛陀所教導這些法並不一定是要我們這位釋迦佛陀說,下一位佛陀也會證悟此法,也跟其他經典中一樣,佛陀說法比他本身重要,佛陀也恭敬於法。

這經也顯示,這法從說者到聽者,都是可以從其身心自行驗證,不是誰來做擔保,不用信我得永生,自知自作證。

這經也是佛陀主動說法的一個例子。





標籤: , , , , , ,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