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謂有眾生, 此則惡魔見,
唯有空陰聚, 無是眾生者。
如和合眾材, 世名之為車,
諸陰因緣合, 假名為眾生。
其生則苦生, 住亦即苦住,
無餘法生苦, 苦生苦自滅。
捨一切愛苦, 離一切闇冥,
已證於寂滅, 安住諸漏盡。
已知汝惡魔, 則自消滅去。」
這個偈出自 SA.1202
佛教的無我是指沒有眾生? 就像攻殼機動隊那只剩大腦的及腦幹的美女少校質疑自己是不是還是人?
「汝謂有眾生,此則惡魔見」這否定的是「見」! 否定的是眾生見,不是否定「眾生」
到底佛教主張是什麼? 有時可以從當時所批判的其他的宗教來看,用排除法來理解。
A.當時主張-真我與世間是恆常的宗教
SA.152 (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有我,有此世,有他世,常、恆、不變易法,如爾安住。』?」
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
如是廣說,次第如上三經。
莊春江的註解:
「有我,有此世,有他世(SA);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MA)」,南傳作「彼是我者彼即是世間」(so attā so loko, so loko so attā),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那自我者即是世界」(That which is the self is the world, SN),智髻比丘長老英譯為「這是自我,這是世界」(This is self, this the world, MN)。
SA.153 同
B.當時主張-否定因果的宗教
SA.154
SA.155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無力,無精進,無力精進;無士夫方便,無士夫精勤,無士夫方便精勤;無自作,無他作,無自他作;一切人、一切眾生、一切神無方便,無力,無勢,無精進,無堪能定分、相續、轉變,受苦樂六趣。』?」
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
如是廣說,次第如上三經。
莊春江的註解: 「一切神(SA);一切眾生有命之類(DA);一切人/一切眾生(AA)」,南傳作「一切生命」(sabbe jīvā),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一切靈魂」(all souls)。按:「生命」(jīvā)古譯為「命」,「命即是身,命異身異」的「命」就是這個字,參看《雜阿含168經》。
這裡的六趣對應到南傳經典的六種等級
莊春江的註解:「在六等級中」(chasvevābhijātīsu, chaḷabhijātīsu),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六等級」(six classes)。按:等級(abhijāti),另譯為「類;階級;種類」,《顯揚真義》說,六等級為「黑、藍、紅、黃、白、最白」等級:屠夫、獵人、漁夫、盜賊、劊子手、獄卒等殘酷行為者為黑等級,比丘為藍等級,尼乾陀一衣者為紅等級,在家白衣、裸行弟子為黃等級,邪命外道為白等級,末迦利瞿舍羅等四人為最白等級。
C.當時主張-否定因果的宗教
SA.156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諸眾生此世活,死後斷壞無所有;四大和合士夫身命終時,地歸地,水歸水,火歸火,風歸風,根隨空轉,輿床第五,四人持死人往塚間,乃至未燒可知。燒然已,骨白鴿色,立高慢者知施,黠慧者知受,若說有者,彼一切虛誑妄說,若愚、若智,死後他世俱斷壞無所有。』?」
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
如是廣說,次第如上三經。
D.當時主張-否定因果的宗教
SA.157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眾生煩惱無因無緣。』?」
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
SA.158
如是廣說,次第如上三經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眾生清淨無因無緣。』?」
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
如是廣說,次第如上三經。
SA.159 同
SA.160 同
E.時主張-否定有眾生(人為沒有所謂生命)的宗教 ,這也是當時另一種無我論者。
SA.161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謂:『七身非作、非作所作,非化、非化所化,不殺,不動,堅實,何等為七?所謂:地身、水身、火身、風身、樂、苦、命,此七種身非作、非作所作,非化、非化所化,不殺,不動,堅實,不轉,不變,不相逼迫,若福、若惡、若福惡,若苦、若樂、若苦樂,若士梟士首亦不逼迫,世間若命、若身,七身間間容刀往返,亦不害命,於彼無殺、無殺者,無繫、無繫者,無念、無念者,無教、無教者。』?」
SA.162 否定有眾生並進一步說作奸犯科也沒有惡業招感
F. 主張有因果有業報但這些都是定數,所謂命定論,也是主張有真我的輪迴
SA.163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於此十四百千生門、六十千、六百,五業、三業、二業、一業、半業,六十二道跡、六十二內劫、百二十泥黎、百三十根、三十六貪界、四十九千龍家、四十九千金翅鳥家、四十九千邪命外道、四十九千外道出家、七想劫、七無想劫、七阿修羅、七毘舍遮、七天、七人、七百海、七夢、七百夢、七嶮、七百嶮、七覺、七百覺、六生、十增進、八大士地,於此八萬四千大劫,若愚、若智,往來經歷,究竟苦邊,彼無有沙門、婆羅門作如是說:「我常持戒,受諸苦行,修諸梵行,不熟業者令熟,已熟業者棄捨,進退不可知。」此苦樂常住,生死定量,譬如縷丸擲著空中,漸漸來下,至地自住,如是,八萬四千大劫,生死定量,亦復如是。』?」
G. 主張一切都是偶然沒有什麼因果可言
SA.164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風不吹,火不燃,水不流,箭不射,懷妊不產,乳不搆,日月若出、若沒、若明、若闇不可知。』?」
H. 主張創造神造物主
SA.165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此大梵自在造作自然,為眾生父。』?」
I.合併講述主張身是我或心是我的主張,是比較實際的教派從身心下手,至少不會宇宙外太空
SA.166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色是我,餘則虛名;無色是我,餘則虛名;色、非色是我,餘則虛名;非色、非無色是我,餘則虛名;我有邊,餘則虛名;我無邊,餘則虛名;我有邊無邊,餘則虛名;我非有邊非無邊,餘則虛名;一想、種種想、多想、無量想;我一向樂、一向苦、若苦樂、不苦不樂,餘則虛名。』?」
SA.167 ~ SA.169 都是著眼於身心,各種深淺不一的主張。
J. 各種從欲界乃至第四禪禪定中一境性即是涅槃的宗教
SA.170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若無五欲娛樂,是則見法般涅槃,若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乃至第四禪,是第一義般涅槃。』?」
SA.171 更進一步講到四無色定為各種解脫境界
========================================================
整理一下
當時佛教以外有各種主張,如果說佛教主張「無我的輪迴」
無我但有因果業報,生死流轉有因有緣,解脫生死流轉也有因有緣。
1.其他宗教則有主張因果的,甚至發展到一個極致,認為是命定的所謂冥冥中有定數的。在有因果的一類也主張有真我,可謂「真我的輪迴」
2.也有主張無因果,死後就結束一切都消失了,且進一步否定有所謂眾生的,且是主張無我的。
3.也有從身心下手進而修禪定的以該境界為終極解脫的。
4.也有探討宇宙的,就好像有些科學家說自然即是上帝,接著研究物理學數學的詮釋。
5.也有主張造物主,跟現在佛教以外的兩大宗教相同的主張,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個上帝 :P。
這些被更詳細的整理在長部一經的梵網經,與長部二經的沙門果經,只要你好好整理長度是還好,把定型句標記起來,應該可以從反面來理解佛教的主張。有些原教主義者認為這兩經是偽造的或後來整理的,非佛說主張的就不用講了阿含經有多少弟子說呢,其實大可不必這麼認為,不論雜阿含或相應部都有這些內容。
另外就是什麼是人? 怎麼定義人?
其實這是佛教要擺脫的愚蠢觀點......,佛教為了說明緣起無我也是從身心下手,講到身心一者從五蘊一者從六入,值得一題的是色法的部分,更要進一步從修行方法來理解,佛教的色法不能被直接翻譯成物質,定義是四大及色大所造色,如果從界差別的修法,佛教怎麼透過禪修理解四大?
四大分別是是地、水、火、風,實際的意義是硬粗重軟滑清推動沾黏...等等他是不涉及苦樂情感認知的感受。
以現代語言來說,他是一種感受,尚未發展到有苦樂不苦不樂等的感受,這是屬於色蘊的,如果發展到苦樂不苦不樂等的感受是屬於受蘊的。
從六入處的經文就可以理解。
我還蠻喜歡攻殼機動隊的原著漫畫,或是押井守的兩部電影,但不需要這個漫畫來理解無我。
簡單的舉例子就是整型美女,一個醜女整完形後變成美女其人格表現也不同。如果要講心,我們從人格表現可以看出來,沒有那永恆不變得自我(真我)。
另外有次跟老媽逛百貨公司,老媽指責我人家那個長得這麼抱歉都交了一個漂亮的女友,為什麼我兒子這麼帥(其實並沒有)交不到半個,我就說了: 媽!人家車庫有一輛馬西迪斯S500,還有一輛保時捷,還有兩棟豪宅,還有很多現金 ,但是我沒有。從更廣泛的來看還包括其資源財富等等,都影響著人格表現,關於二師兄很有錢就離問題更遠了,比較豁達的還有人認為男人的錢就是專門給漂亮女人來騙的,你對生命是怎麼樣的觀點呢? 對一個人怎麼定義呢? ,那不過是綁在一個一個的概念上。
什麼是人? 怎麼定義人?
那是佛教要擺脫的 「概念思維」,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其實都是我見。(壽者見指的是身即是命、身異命異的主張)
佛教不主張唯物也不主張唯心,五蘊是心、心所、色法,為了說明而分析出來的,六入的經文更直接從對境來說明,簡單的說就是身與心。苦從哪裡來就從哪裡解決,緣起法的十二因緣就討論身心煩惱間的因果關係,也就是四個聖諦,苦、苦集、苦滅、苦滅之道,都在其中,從身心來講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你可以透過這些還彼此確認,而不是信我得永生,或是誰很有公信力來做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