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

windows 10 也不怎麼樣.........



除了開機速度跟Windows 8.1 差不多,唯一值得稱讚外........
就開始改成如上圖,應該是害怕被罵騙錢吧,所以提供免費升級...

視窗還超醜的,所以我搜尋了一下找了一個佈景主題類似Windows 7 的



標籤:

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海浪發電與洋流發電的幾種模型



這些發電方式都不是什麼高科技,而且不帶來汙染,最近澳洲某能源機構想出了一個讓活塞運動更穩定的的發電方式。



而且這間公司是實際成功還有還水淡化的功能,水電一次搞定,影片如下



UC柏克萊也想出了一個類似,看來效能會更好的發電方式




標籤:

"善"心一境性 與 "善心"一境性?

我在網路上看到一位師父的教學影片說到 :"善心一境性" 這個善是善於而不是善惡那個善的意思。我不知道怎麼查這段的梵文,我認為這個說法不太正確。

PS. 我認為這位師父非常優秀,我很喜歡他提供的的教學影片,很有水準很有幫助。


主角是這段:
云何心一境性?謂數數隨念、同分所緣、流注無罪適悅相應、令心相續,名三摩地;亦名為善心一境性。 

從中文來看的確很像"善於"而且文法也沒有錯。

1.如果是依攝阿毗達摩:
安止前的幾心偏作、近行、隨順、種性都是欲界善心,都是悅俱且主動與智相應的,為什麼不是"善心"一境性而是"善"心一境性??

2.瑜珈師地論菩薩地
云何如是波羅蜜多、由生起故次第建立? 謂諸菩薩先於財位無所顧戀、棄家諸欲,受淨尸羅。敬重戒故;能忍他惱,不惱於他。受持淨戒修習忍已;戒淨無動、無間無斷、於諸善品勤修加行。如是修習勤精進故;離諸放逸、能觸妙善心一境性。心得定故;如實了知、觀見一切所知境界。當知是名由生起故次第建立。 這邊就提到平常就應捨貪嗔等諸蓋,令善心經常生起相續,如是修習勤精進故;離諸放逸、能觸妙善心一境性。心得定故;如實了知、觀見一切所知境界。 ....

3.清淨道
善心一境性(kusala-citta-eka-agrat)為定。 它的巴利文就是用 kusala

4.俱舍論
定靜慮體總而言之是善性攝心一境性。以善等持為自性故

5.在華雨集印順導師提到
在修得三摩地的過程中 ,『瑜伽論』立八斷行;斷行,或作勤行,勝行,所以這是離不善心而起善心, 離散心而住定心的修習內容,也就是四正斷catva^ri-praha^n!a^ni,或作四正勤, 四正勝。

導師還舉了法蘊足論
「心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的心,『法蘊足論』解說為:「 [P145] 所起(善的)心意識,是名心」(大正二六‧四七三下),心也還是內心的通稱。『瑜 伽師地論』說:「若復策發諸下劣心,或復制持諸掉舉心,又時時間修增上捨。 由是因緣,……能正生起心一境性,廣說乃至是名心增上力所得三摩地」(大正三 0‧四四三下)

6.法蘊足論
導師所提的應該是這段 :
云何為定。謂彼爾時。作如是念。我於諸法。應正思惟。不起不善法。起諸善法。不起無記法。起有記法。令不善法不久住。令諸善法得久住令無記法不久住。令有記法得久住。彼於爾時。亦觀察心。亦觀察心所法。彼觀察心心所法時。所起心住等住。乃至心一境性。總名為定。

這段非常有趣,如理作意應該包含專注於煩惱起處(現有的異熟、五蘊),不是把心思放在概念法、虛偽法上,如果參考菩提法師整理的阿毗達摩概要精解,關於如理作意 ,他說 :

唯有在運用如理作意(yoniso manasikara)之下,人們才能超越概念,直取究竟法為其智的目標。

不要一天到晚佛法與宇宙外太空...... 那也是無記法,老是想到那裏去的真是無慧愚痴的人。

如果只從四究竟法的三個來看,無貪嗔癡三個心所就是善,非常清楚,安止速行的前幾個心都是屬善心,從等流的作用前面要修學的就是: 應正思惟。不起不善法。起諸善法。不起無記法。起有記法。令不善法不久住。令諸善法得久住令無記法不久住。令有記法得久住。

7. 我記得有SA.821, 佛陀講三增上學,講到增上戒學最高可以成就初果,那樣的增上戒是包括不善的念頭都不可生起,不只是的不犯戒,連都不能犯戒。就跟大乘菩薩戒那樣的說法是一樣的,這樣的增上戒也可以達近行的程度。
 (不是修戒會成定! ,是增上戒直接增益於定)


8.當然如果瑜珈師地論梵文對應的文句是"善於",師父當然就是對的。
但普遍的從其他論或瑜珈師地論的其他章節,善心一境性應該是善惡那個


9.在中部78 經 (莊春江譯)

  木匠!這些不善的意向在哪裡無餘滅呢?當說其滅時,木匠!這裡,比丘從離欲、離不善法後,進入後住於有尋、有伺,離而生喜、樂的初禪,這裡是不善的意向滅之處。

這經中的說法更是證明



標籤:

Pariyesana Ariya 師兄要我看經典 AN.9.36






Pariyesana Ariya 提到...
Wildkid 法友:
您好!今日讀到您於2014年6月18日函提及〈雜864〉無南傳經文對應一事;於此提供建議,或可參考。
若將〈雜864–870〉七經合而為一,其整體架構顯然同於南傳增支部的〈A.9.36. Jhānasuttaṃ〉;


有關五種般涅槃者,或可參閱〈雜821= A.3.86. Dutiyasikkhāsuttaṃ〉;
有關『先此行定,然後生彼』者,或可參閱〈中168 意行經 = M.120 Saṅkhārupapattisuttaṃ〉。
〈雜864–870〉這七經或〈A.9.36.〉確實是非常好的經文,值得內正思惟、法次法向。
敬祝 法喜充滿
Pariyasana Ariya
 



增支部9集36經/禪經(莊春江譯)

  「比丘們!我說:依止初禪後,有諸煩惱的滅盡;比丘們!我說:依止第二禪後,有諸煩惱的滅盡;比丘們!我說:依止第三禪後,有諸煩惱的滅盡;比丘們!我說:依止第四禪後,有諸煩惱的滅盡;比丘們!我說:依止虛空無邊處後,有諸煩惱的滅盡;比丘們!我說:依止識無邊處後,有諸煩惱的滅盡;比丘們!我說:依止無所有處後,有諸煩惱的滅盡;比丘們!我說:依止非想非非想處後,有諸煩惱的滅盡;比丘們!我說:依止想受滅後,有諸煩惱的滅盡。

  『比丘們!我說:依止初禪後,有諸煩惱的滅盡。』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什麼而說呢?這裡,比丘從離欲、[離不善法後,進入後住於有尋、有伺,離而生喜、樂的]初禪,凡存在於那裡的色的狀態、受的狀態、想的狀態、行的狀態、識的狀態,那些法他看作是無常的、苦的、病的、腫瘤的、箭的、禍的、疾病的、另一邊的、敗壞的、空的、無我的,他使心從那些法脫離;他使心從那些法脫離後,心集中於不死界:『這是寂靜的,這是勝妙的,即:一切行的止、一切依著的斷念、渴愛的滅盡、離貪、滅、涅槃。』當他在那裡住立時,到達諸煩惱的滅盡。如果因為那法貪、那法喜而沒達到諸煩惱的滅盡,則以五下分結的滅盡而為化生者,在那裡入了究竟涅槃,為不從彼世轉回者。

  比丘們!猶如弓箭手或弓箭手的徒弟在[稻]草人形或泥堆上作訓練後,過些時候,他成為遠距離的射手、閃電般的射手、巨大身體的破壞者。同樣的,比丘們!比丘從離欲、……(中略)初禪,凡存在於那裡的色的狀態、受的狀態、想的狀態、行的狀態、識的狀態,那些法他看作是無常的、苦的、病的、腫瘤的、箭的、禍的、疾病的、另一邊的、敗壞的、空的、無我的,他使心從那些法脫離;他使心從那些法脫離後,心集中於不死界:『這是寂靜的,這是勝妙的,即:一切行的止、一切依著的斷念、渴愛的滅盡、離貪、滅、涅槃。』當他在那裡住立時,到達諸煩惱的滅盡。如果因為那法貪、那法喜而沒達到諸煩惱的滅盡,則以五下分結的滅盡而為化生者,在那裡入了究竟涅槃,為不從彼世轉回者。『比丘們!我說:依止初禪後,有諸煩惱的滅盡。』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此而說。

  『比丘們!我說:依止第二禪後,……(中略)比丘們!我說:依止第三禪後,……(中略)比丘們!我說:依止第四禪後,有諸煩惱的滅盡。』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什麼而說呢?這裡,比丘以樂的捨斷與苦的捨斷,及以之前喜悅與憂的滅沒,進入後住於不苦不樂,由平靜而正念遍淨的第四禪,凡存在於那裡的色的狀態、受的狀態、想的狀態、行的狀態、識的狀態,那些法他看作是無常的、苦的、病的、腫瘤的、箭的、禍的、疾病的、另一邊的、敗壞的、空的、無我的,他使心從那些法脫離;他使心從那些法脫離後,心集中於不死界:『這是寂靜的,這是勝妙的,即:一切行的止、一切依著的斷念、渴愛的滅盡、離貪、滅、涅槃。』當他在那裡住立時,到達諸煩惱的滅盡。如果因為那法貪、那法喜而沒達到諸煩惱的滅盡,則以五下分結的滅盡而為化生者,在那裡入了究竟涅槃,為不從彼世轉回者。

  比丘們!猶如弓箭手或弓箭手的徒弟在[稻]草人形或泥堆上作訓練後,過些時候,他成為遠距離的射手、閃電般的射手、巨大身體的破壞者。同樣的,比丘們!比丘以樂的捨斷與苦的捨斷,及以之前喜悅與憂的滅沒,進入後住於不苦不樂,由平靜而正念遍淨的第四禪,凡存在於那裡的色的狀態、受的狀態、……(中略)為不從彼世轉回者。『比丘們!我說:依止第四禪後,有諸煩惱的滅盡。』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此而說。
  『比丘們!我說:依止虛空無邊處禪後,有諸煩惱的滅盡。』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什麼而說呢?這裡,比丘以一切色想的超越,以有對想的滅沒,以不作意種種想[而知]:『虛空是無邊的』,進入後住於虛空無邊處,凡存在於那裡的色的狀態、受的狀態、想的狀態、行的狀態、識的狀態,那些法他看作是無常的、苦的、病的、腫瘤的、箭的、禍的、疾病的、另一邊的、敗壞的、空的、無我的,他使心從那些法脫離;他使心從那些法脫離後,心集中於不死界:『這是寂靜的,這是勝妙的,即:一切行的止、一切依著的斷念、渴愛的滅盡、離貪、滅、涅槃。』當他在那裡住立時,到達諸煩惱的滅盡。如果因為那法貪、那法喜而沒達到諸煩惱的滅盡,則以五下分結的滅盡而為化生者,在那裡入了究竟涅槃,為不從彼世轉回者。

  比丘們!猶如弓箭手或弓箭手的徒弟在[稻]草人形或泥堆上作訓練後,過些時候,他成為遠距離的射手、閃電般的射手、巨大身體的破壞者。同樣的,比丘們!比丘以一切色想的超越,以有對想的滅沒,以不作意種種想[而知]:『虛空是無邊的』,進入後住於虛空無邊處,凡存在於那裡的色的狀態、受的狀態、……(中略)為不從彼世轉回者。『比丘們!我說:依止虛空無邊處禪後,有諸煩惱的滅盡。』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此而說。
  『比丘們!我說:依止識無邊處禪後,……(中略)比丘們!我說:依止無所有處處禪後,有諸煩惱的滅盡。』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什麼而說呢?這裡,比丘以一切識無邊處的超越[而知]:『什麼都沒有』,進入後住於無所有處,凡存在於那裡的色的狀態、受的狀態、想的狀態、行的狀態、識的狀態,那些法他看作是無常的、苦的、病的、腫瘤的、箭的、禍的、疾病的、另一邊的、敗壞的、空的、無我的,他使心從那些法脫離;他使心從那些法脫離後,心集中於不死界:『這是寂靜的,這是勝妙的,即:一切行的止、一切依著的斷念、渴愛的滅盡、離貪、滅、涅槃。』當他在那裡住立時,到達諸煩惱的滅盡。如果因為那法貪、那法喜而沒達到諸煩惱的滅盡,則以五下分結的滅盡而為化生者,在那裡入了究竟涅槃,為不從彼世轉回者。

  比丘們!猶如弓箭手或弓箭手的徒弟在[稻]草人形或泥堆上作訓練後,過些時候,他成為遠距離的射手、閃電般的射手、巨大身體的破壞者。同樣的,比丘們!比丘以一切識無邊處的超越[而知]:『什麼都沒有』,進入後住於無所有處,凡存在於那裡的色的狀態、受的狀態、想的狀態、行的狀態、識的狀態,那些法他看作是無常的、苦的、病的、腫瘤的、箭的、禍的、疾病的、另一邊的、敗壞的、空的、無我的,他使心從那些法脫離;他使心從那些法脫離後,心集中於不死界:『這是寂靜的,這是勝妙的,即:一切行的止、一切依著的斷念、渴愛的滅盡、離貪、滅、涅槃。』當他在那裡住立時,到達諸煩惱的滅盡。如果因為那法貪、那法喜而沒達到諸煩惱的滅盡,則以五下分結的滅盡而為化生者,在那裡入了究竟涅槃,為不從彼世轉回者。『比丘們!我說:依止無所有處禪後,有諸煩惱的滅盡。』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此而說。

  比丘們!像這樣,所有(有想等至)之所及,都有完全智的通達,比丘們!凡依止這二處:非想非非想處等至與想受滅等至,比丘們!我說:『這些應該以禪修者的等至善巧與出等至善巧進、出後正確地告知。』」

1.
這經整個架構與清淨道論中提示修觀方法是從非想非非想以下出定,再以五蘊為所緣修觀是很接近的,而且把這經各禪分開,非常像SA.864~870 經。比丘們!像這樣,所有(有想等至)之所及,都有完全智的通達....

講到
無想定兩個就沒有詳細說明了比丘們!凡依止這二處:非想非非想處等至與想受滅等至,比丘們!我說:『這些應該以禪修者的等至善巧與出等至善巧進、出後正確地告知。』」 

如果看過聖求經、或陷阱堆經佛陀在證道後無法援助兩位已過世的禪修老師,或許是成為該處(非想非非想處) 眾生後無法修觀。

當初在看 SA.864~870 經是專注在這幾經把止觀所緣差異講的非常清楚。
SA.864「若比丘若行、若形、若相,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初禪具足住。
彼不憶念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 然於彼色、受、想、行、識法;作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思惟,於彼法生厭、怖畏、防護;生厭、怖畏、防護已,以甘露門而自饒益,如是寂靜,如是勝妙,所謂捨離,餘愛盡、無欲、滅盡、涅槃。」

一定要有似相才能達安止,似相現起心才能這般穩定,
四種究竟法僅有一個可以達安止,以不死界為所緣(以涅槃為所緣)

當所緣五蘊身心,不論心心所與色法都不是奢摩它所緣,也不可能達安止,但這就是對定的定義怎麼認定。



注: 不死界為所緣或說以涅槃為所緣,應該是權說,我推論是就是心、諸結的永斷。

如這經說他使心從那些法脫離後,心集中於不死界:『這是寂靜的,這是勝妙的,即:一切行的止、一切依著的斷念、渴愛的滅盡、離貪、滅、涅槃。』當他在那裡住立時,到達諸煩惱的滅盡。如果因為那法貪、那法喜而沒達到諸煩惱的滅盡,則以五下分結的滅盡而為化生者,在那裡入了究竟涅槃


這裡南北傳有一些差異,南傳對於止禪採嚴格定義,修觀的時候是出定後依靠定的餘勢修觀。北傳要求觀一定要身心輕安。

所以南北傳止觀只是說法不同,意思完全一樣。身心輕安若依南傳說法出定會有依每個人差異會有長短不同時間餘勢,身心輕安就是身心的堪能性。

AN.9.36 這經在這個部分: 
比丘們!猶如弓箭手或弓箭手的徒弟在[稻]草人形或泥堆上作訓練後,過些時候,他成為遠距離的射手、閃電般的射手、巨大身體的破壞者。

所以當佛陀說 : 比丘們!我說:依止初禪後,有諸煩惱的滅盡 這是指要去獲得身心的堪能性,也可見定學的重要性,修毗婆舍那,也是盡所有性如所有性,先知法住後知涅槃。


2.
另外這經講到空無邊處定的進入方法也是清淨道論提到的: 
比丘們!比丘以一切色想的超越,以有對想的滅沒,以不作意種種(色)想[而知]。

清淨道論說無色品 :
他看見這樣的過患之後,並盼望除去它,即於空無邊處的寂靜無邊而作意,擴大他的遍至於輪圍(世界)的範圍或者遂其所欲的遠大,以那(擴大了的)遍所觸的空間而「虛空!虛空!」或「虛空無邊」的這樣作意,而除去那遍。

然而所謂除去,並不是像捲席子,也不是像從鍋子里拿出燒餅一樣,只是對於那遍不念慮不作意不觀察而已。  


3. 關於五種現法涅槃論者 
Pariyesana Ariya 師兄可能誤會了

在該篇文章我是指梵網經中的一類外道,第一種以欲樂為涅槃,其他四種以四分法四禪各禪的一境性為涅槃。

因此個人認為佛教雖然也教導奢摩他,但這種修法早在佛教以前便有,至少佛教的經典是這樣描述,因而推論在當時是修行者非常普遍學習的,可能是佛教不需再詳述奢摩他的原因,阿含經中出現比例較高的都是毗婆舍那,所緣都是五蘊六入。  




標籤:

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

辭職聲明



辭職聲明

各位媒體朋友,各位親愛的新北市民,對於此次發生於八仙樂園的氣爆事件,由於消防及安檢等工作,以及市政府的督導不周,造成嚴重的傷亡。
對此本人深表遺憾與愧對市民的期待,愧對受傷及死亡的受難者,待後續求償工作告一段落,本人將負起全部政治責任,辭去新北市長職務以示負責,謝謝大家。





這樣的嚴重疏失還做得下去,要是我沒切腹也必定辭職。 





標籤:

2015年7月5日 星期日

哇是官耶~~~


看到侯友宜在電視上罵人,真的很帥! 

覺得他真的很是合做官! 哇是官耶~~~

為什麼同樣的活動在高雄市花媽政府被禁止

而在朱立倫的新北市政府卻被准許?? 

是朱立倫沒知識?? 那消防的單位沒告訴他這活動很危險嗎?


當官的真好....完全不用負責上電視罵罵人,還可以轉移注意力!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