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7日 星期三

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
就兩卷,對於睡眠很有幫助 😅
把它濃縮一下

卷一
1.開場很 (寶來屋)
2.身世婆羅門女
3.業就是行為造作
4.生死業緣,果報自受
5.地獄名號 (寶來屋)
6.如來讚歎 (重點在鼓勵廣傳)
卷二
7.(利益存亡品)越講越誇張,跟其他宗教的講法幾乎無異!! 
8.(閻羅王眾讚歎品) 

角色中唯一有大智慧的"閻羅天子"

從這邊開始,往佛教的方向轉回來

閻羅天子問了一個針對 (利益存亡品) 內容的問題。

白話的說 : 阿佛陀你說地藏王菩薩這麼了不起,為什麼這麼多眾生剛從地獄出來,又幹了一堆壞事,死了又下地獄?
佛陀的譬喻怎麼回答呢?
佛告閻羅天子:「南閻浮提眾生,...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誤入險道。其險道中,多諸夜叉,及虎狼師子、蚖蛇蝮蠍。如是迷人,在險道中,須臾之間,即遭諸毒。
有一知識,多解大術,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諸惡毒等。忽逢迷人,欲進險道,而語之言:『咄哉!男子!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異術,能制諸毒?』是迷路人,忽聞是語,方知險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
是善知識,提携接手,引出險道,免諸惡毒,至于好道,令得安樂,而語之言:『咄哉!迷人!自今已後,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難得出,復損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臨別之時,知識又言:『若見親知及諸路人,若男若女,言於此路多諸毒惡,喪失性命。無令是眾,自取其死。』

白話的說 : 就是說佛教所謂的 "度眾生"是善知識告訴你,端正行為靠自己。
回憶一下 "生死業緣,果報自受 "
佛陀這譬喻不是打臉了 " 利益存亡品 "??
大乘佛教是用很婉轉的方式來駁其他宗教的觀念及宗教行為。

包括念經超渡、念咒、火供,這些其實都是外道的行為觀念。
另外,分身 ; 這不是在標榜神變,這是他希望每個人都去做勸人為善這事,不是真的有那麼多個地藏王菩薩。
在中阿含17經,佛陀做了一個譬喻 :
「善哉!伽彌尼!所以者何?.... (略 )
白話的說就是有人殺盜淫妄邪見等,眾人為這惡人祈禱,他會生到天上嗎?那是不可能的!
又例如有人把很重的石頭丟進水裡沉到池中,眾人祈禱時頭浮起來,石頭會浮起來嗎? 那是不可能的!
這類經典,如果你有阿含經的基礎,很快就能分析出來。
如果你注意在那些神話故事,真的會讀十年而不解其義,行為上,思維上還是跟外道一樣。






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

印度佛教之衰亡

印度之佛教 印順法師著

第十七章 密教之興與佛教之滅
第四節 印度佛教之衰亡
  佛元八世紀以來,佛教外以印度教之復興,於具有反吠陀傳統之佛教,予以 甚大之逼迫。
內以「唯心」、「真常」、「圓融」、「他力」、「神秘」、「欲樂」、「頓證」思想之泛濫日與梵神同化。
幸得波羅王朝之覆育,乃得一長期 之偏安。
然此末期之佛教,論理務瑣屑玄談,供少數者之玩索;實行則迷信淫穢 ,鄙劣不堪!可謂無益於身心,無益於國族。
律以佛教本義,幾乎無不為反佛教者!聞當時王舍城外之屍林中,密者於中修起屍法(可以害人)者,即為數不少 。
佛教已奄奄一息,而又有強暴之敵人來。佛元十四世紀初,阿富汗王摩訶末, 率軍侵略印度,佔高附而都之,回教漸滲入印度內地。相傳侵入者,凡十七次, 每侵入,必舉異教之寺院而悉火之。
佛教所受之損害,可想見也。於是恆河、閻 浮河兩岸,西至摩臘婆,各地之佛徒,改信回教者日眾。其佛教僅存之化區,惟 摩竭陀迤東耳。迨波羅王朝覆亡,回教之侵入益深,漸達東印,金剛上師星散。 不久,王室改宗,歐丹富多梨寺及超岩寺,先後被毀;即僅存之那爛陀寺,亦僅 餘七十餘人。
佛教滅跡於印度大陸,時為佛元十六世紀。佛教興於東方,漸達於 全印,次又日漸萎縮而終衰亡於東方。吾人為印度佛教惜,然於後期之佛教,未 嘗不感其有可亡之道也!

印順導師也講到 : 論理務瑣屑玄談,供少數者之玩索!!!
讀書人! 不要把通俗教化丟給那些 "阿里布達"。

2017年9月12日 星期二

這些奇奇怪怪的宗教師,個人認為跟中國禪宗有關



妙X、妙X、宋XX 、活佛還一堆
這些奇奇怪怪的宗教師,個人認為跟中國禪宗有關

師父他在的時候妖魔鬼怪好像沒這麼多。
真是令人懷念的師父
影片裡有句話真的值得有緣人好好想想,看不懂不要用猜的好嗎? 

佛教核心理論


佛教核心理論,怎麼理解呢?
佛教中沒有什麼不變的部分在輪迴,心不等同於靈魂這樣的概念,心也會隨他所依賴的因緣變的,身心是互相依存改變的,因此他可以因為努力,或說投注因緣的不同而改變其發展方向。 (無我的輪迴)

(無明與行) 兩個是過去生命的略說,其實也包括此刻以前
(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 是屬於現在此生
(生、老死) 是未來及未來生的略說。
不要誤解 ,識、名色、六入...等等十二個都不是獨立存在的,這樣子表達只是強調其因果關係。

佛教的業可以用行支代替,行可以說是造作前的意圖與其後的造作,而受則是苦樂捨等,受可以說就是果報。
佛教的業與果報,可以講是 "行支" 到 "受支" ,誰在傳遞呢? 身心。
就是說跟普遍的認識是不同的,不是這輩子你殺我下輩子我殺你,那種因果說,而是身心依緣而起的關係。
無明是什麼?

 是沒有辦法在身心中正確的驗證這十二個關係叫做無明,並不是單存理論的通達,驗證這十二個關係的人不會有 - 有身見、疑、戒禁取,也稱為初果聖人,在早期的佛教開悟指的是初果聖人,他不會再造惡或慾望追求,自此以後最懶最笨的最多也只有七次生死輪迴 ,這種聖人到阿羅漢還有程度上的距離,而佛陀也是一種阿羅漢,阿羅漢是不會輪迴的。
這十二因緣也是四聖諦、苦、集、滅、道。
上面圖表沒有苦滅聖諦,苦滅之道聖諦? 有的
也就是說你知道生死流轉怎麼發生,你也知道要切斷哪些因緣讓流轉停止。
要講得更高深一點,其實並沒有什麼人入涅槃,那只是隨順人類語言及觀點所說的。當然也不會有活佛這檔事,釋迦摩尼佛你不可能再見到他的。
釋迦摩尼說他恭敬於法,法比他本身還重要。

不要再被什麼活佛騙了好嗎? 
不求甚解、好簡求快的性格才是你被騙的原因。

佛教的因果說是騙人的??


圖為南傳阿毗達摩的89種心

佛教的因果說是騙人的?? 
 
只是勸人為善的? 


前篇已經說過,佛教理論跟一般大眾的普遍認知是不同的,佛教講的是身心緣起。

那佛教不是勸人為善的? 🙄

佛教對於善的定義是無貪、無嗔、無癡。 
你想他會要你的勞斯萊斯嗎? 應該是不會要啦! 

那禪修是什麼? 

這要講到佛教的世界觀,他不是基於神話故事來講的,如果比對印度原本宗教的世界觀你就看得出來,佛教是根據心的層次來描述,以其特徵作用命名,佛教對世界以心理層次畫分為三界。

而禪修是一種心的修練,佛陀以前的宗教師禪修是為了生到色界或更高的無色界。而我們的世界,包括普遍見的的宗教信仰,道教基督教的神 ..... 層次都是欲界,包含欲界天,就是還有飲食、男女的心理層次。

最基本的達到初禪所對應的就是色界初禪天,他們的境界又沒有鼻、舌二根,舌、鼻二根對應的就是飲食男女,其實現代科學也是這樣看待,男歡女愛,男男相愛女女相愛,隨便亂愛,都是費洛蒙惹的禍。🤣

色界沒有這些,那裏眾生獨來獨往。

禪修是一種重善業,有禪定的人不論他怎麼死法,不管他死法有多麼悽慘只要他在死前還保有禪定,而他也有意願,他就會生到色界天。

像十元阿嬤,她就不可能生到色界天,最高就是欲界天。

佛教不是勸人為善的? 也可以這麼說啦, 但是佛教的理論與勸人為善是同方向的。 
 ( 阿含經也提到福行、不動行也是無明 ) 福行就是行善的意思。


也就是說有禪凡夫跟初果聖者的的層次還差很遠,更遑論那種禪定都不知道怎麼修的愚痴凡夫還敢稱自稱是活佛了。 




2017年9月8日 星期五

念經超度有沒有用? 念咒驅鬼?



在中阿含17經,佛陀做了一個譬喻 :

「善哉!伽彌尼!所以者何?彼男女等,懈不精進而行惡法,成就十種不善業道:殺生、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若為眾人各叉手向稱歎求索,因此、緣此,身壞命終,得至善處,乃生天上者,是處不然。
伽彌尼!猶去村不遠有深水淵,於彼,有人以大重石擲著水中,若眾人來,各叉手向稱歎求索,作如是語:『願石浮出!』伽彌尼!於意云何?此大重石寧為眾人各叉手向稱歎求索,因此、緣此,而當出耶?」

白話的說就是有人殺盜淫妄邪見等,眾人為這惡人祈禱,他會生到天上嗎?那是不可能的!
又如有人把很重的石頭丟進水裡沉到池中,眾人祈禱時頭浮起來,石頭會浮起來嗎? 那是不可能的!


從這個譬喻可以說 "念經超度" 是無用的,至少對已經做過的事情,或已經死亡的可以說是沒用的。
念交超渡活人比較有用,念完經端正行為比較有用。

PS .活著的人懺悔過去所做是有用的,至少可以慢慢改變心性,對於以後的影響是正面的。


另一點就是 "咒語" 有用嗎?

這要從兩個面向來看
首先"咒語"這種"宗教行為"不是源自佛教,這是在佛教以前的其他宗教就有了,從其他宗教轉向於佛教的人不是每個都如大弟子們這麼優秀的,你要怎麼讓這些人接納並且繼續接受佛教的教化? 可能就是這麼來的。
如果你認為這些咒語有什麼神奇力量,那我要說這只是後來的佛教為了吸收信行人所創造的,沒有什麼神妙之處,也沒法幫你驅鬼超渡 XD
那麼如果是幫助信行人專注與遠離惡行,惡意,那就是有用的,奢摩它(注一)不也是如此? 要修奢摩它得先遠離五蓋(注二),從這點來說他就是有用的。
(注一) 奢摩它 : 專注的禪定 。
(注二) 五蓋 : 貪、嗔、疑、昏沉、掉舉 五種心的障礙。

關於大悲咒
其實有很多年輕人在背這個,都有一定的教育程度居然也在背這個,個人認為心經還比較值得背,除了"大明咒....無等等咒" 那段,心經還更有意義,談到的內容也夠深度。
傳教的人呢大可不必把每個人都當笨蛋,可以告訴他們研究方法啦,怎麼樣查到資料,細說這些東西怎麼來的,講白一點!!
真的就 😁amita 佛。

PS . 這裡不討論大乘是佛說非佛說,"是佛說、非佛說"這種都是很蠢的概念思維,只認得標籤 ,請移駕找別人討論謝謝 。